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上市时,雷军曾经非常感性地介绍了自家的设计。他表示,小米YU7之所以非常好看,核心原因就是比例“完美”,新车拥有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以及1.25倍宽高比,契合“百年豪华汽车工业沉淀的豪华设计”。
一石激起千层浪,毕竟谁不想要“百年豪华汽车工业沉淀” 呢?之后几款车营销,包括全新智己L6、东风日产N7、享界S9T,也都打出了“3倍轮轴比”的旗号。
没承想1个多月后,“反对者”出现了,一汽丰田的销售企划部部长赵东指出,小米的3倍轮轴比的说法是错的,只有拖拉机才会用这样的设计。
一汽丰田高管到底是纯杠还是确有其事?小米的3倍轮轴比真的是错的吗?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轮轴比,生造概念?
首先,轮轴比这个概念,其实是雷军第一次提出来的。小米的官方PPT也做了展示,在小米YU7的前后轮之间,塞进了3个轮胎,这大概就是雷军“3倍轮轴比”的由来。
展开剩余84%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轮代表什么?直观理解应该就是轮胎。轴也很好理解,应该就是轴距,总不能是车辆前后轴吧。
那按照这个算法,确实如一汽丰田高管所说,这个比例应该是4,毕竟还要把前后轴中间的两个车轮半径算上。如果真的是3倍,确实不是一般小车该有的比例,不过个人观察拖拉机的轮轴比应该在2才对,拖拉机的车轮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雷军提到了三个概念,分别是“轮轴比”、“轮高比”、“宽高比”,真的都经得起推敲吗?
3倍轮轴比,应该是轴距除以车轮直径,轮高比也应该是车高除以车轮直径,到了宽高比却又变成了宽度除以高度,这样看起来也相当不严谨。小鹏在宣传P7时,说轮高比是0.52,其实这种说法更加科学,不知为何雷军并没有沿用。
不过从结果来看,小米的宣传还是挺成功的,有不少车企都在效仿。包括指出错误的一汽丰田高管赵东,在指出错误后也立刻“找补”,表示雷总是商业天才,是他尊重和佩服的同行,但天才也会偶有失误的时候,自己要学习雷总的思想和方法论。
面对网友喷自己不学无术,赵东的回复也不卑不亢,称自己本科与研究生均毕业于985院校,害怕是汽车理论最近有更新,还特意找了搞车身设计的同学来核实,最终才“敢”在互联网平台指出这一错误。从这个角度来说,赵东还是非常严谨的。
(2)最美比例,只是营销?
回到雷军的描述,因为YU7契合了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以及1.25倍宽高比,所以这车非常完美,怎么看也都是怪怪的。
首先轮轴比和轮高比这个概念,与车身的完美比例搅和到一起,就是很离谱的一件事。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哪怕是小米YU7,就有足足四种轮胎规格,包括同样21寸轮胎还有前后轮胎规格不同,直径也有细微的差别,那哪个更完美?因为换了个胎就不完美了吗?
还有像宽高比,大家都知道SUV普遍比轿车要高。那1.25倍宽高比的YU7完美了,1.35倍宽高比的SU7就不好看了吗?有的人喜欢轿车,觉得线条更优雅,有的人喜欢SUV,觉得线条更粗犷大气,这又有什么错呢?
其实车的外观设计这种东西本就是见仁见智,接近的外形尺寸,很多人会觉得CC比迈腾更好看一些,这可不是因为比例,而是因为前者设计就更加运动。再比如,大众朗逸和本田杰德,一个太宽一个太长,但不妨碍很多人喜欢它们的设计。
因此雷军这个所谓的完美比例完全是营销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如同欣赏美女一样,瓜子脸也好,鹅蛋脸也好,各有各的美,何必去定义哪一种是“最美脸型”?
(3)“黄金比例” 只是误区?
最近这些年,经常被人问道,什么样是车的“黄金比例”。比如很多车企喜欢宣传,轴距车身比是0.618,这可是真“黄金比例”,然后说这个比例可以兼顾实用性与操控。
“黄金比例”这个概念来自于 “自我相似”的比例分割,就是把一个长段与一个短段连在一起,长段是整体的 0.618 倍,短段是长段的 0.618 倍,形成 “无限嵌套”。
这就是很典型的“唯心主义”说法,难道比例0.618的车就一定比0.59的车更好?我看未必吧,还是得看设计的初衷。一些中大型豪华车最接近0.618,因为设计就是长轴距+短前后悬,这种设计减少了“冗余长度”,通过拉长轴距提升了后排尊贵感。那这种设计就是最完美的了吗?
实际上大多数SUV的轴距车身比都不到0.6,因为要兼顾通过性与车身刚性,短轴距可以降低转弯半径,提升越野时的通过角(避免托底),长的前悬设计则为四驱系统预留空间。
至于一些性能车和跑车,更是喜欢做成短轴距+长前悬,一些中置发动机还喜欢做成均衡前后悬,无非是追求操控灵活性,这又有什么错呢?
当然了,电动化时代到来之后,没有了硕大的发动机,电池布置在底盘上,凭借结构优势天然就能做到所谓的接近“黄金比例”的轴距车身占比,也更容易做到50:50的前后均衡配重,后驱平台也成了天经地义,0-100km/h加速性能也加强了一大截。
但大家开了那么多的电车,估计也会发现了,大多数情况下与普通燃油车似乎没什么不同,还更容易晕车一些。因为大多数人用车就是在市区上下班通勤,要说假期出去自驾游,开什么车也都大差不差,油车没有里程焦虑这一点,就胜过了电车无数的性能优势。
从这个角度说,是不是所谓的“黄金比例”更不值一提了呢?
(4)功夫拍案
很佩服雷军在营销方面的创造性,硬生生创出了轮轴比这个词,还有不少车企效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作为普通消费者,应该知道没有所谓“黄金比例”,当你听到这个词,就是车企开始给你洗脑了。
汽车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真要有什么独一无二的设计参数,早就被写到了教科书中,不至于突然被发现。比如高强度钢占比越高越好,前后重量越均衡操控越稳定。
至于其他的设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家觉得呢?
发布于:广东省配资指数网官网,牛盘宝配资,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