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住院部8层的手术等候区一片宁静温馨。低龄患儿已经开着小汽车神气地进入手术室;大点的患儿则在阅读“童心悦坊”提供的童书。在门诊楼4层的日间手术中心,虽然等候的人不少,但依然气氛平和,手术、观察、离开,井然有序。就连通常的哭闹“重灾区”——核磁共振室,传出的也主要是检查时设备发出的声音……
“患儿不疼、不哭、不焦虑,父母才能真正安心。”麻醉科主任潘守东说,为此,他和科室的同事们一直在不断想办法、做改进,给患儿送上一份独属于麻醉科的温柔。
01
“比起成年人,孩子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要弱。因此,让患儿不疼,是我们的第一目标。”潘守东介绍,近年来,麻醉科在手术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以广义局麻为主的多模式镇痛技术。
“以前,在儿童患者中较少用到神经阻滞,因为传统的神经阻滞注射局麻药,在穿刺进针时需要寻找异感,患儿难以配合。”潘守东解释道,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麻醉医生借助超声引导技术,能够观察到神经或其所在的解剖层次,从而实现可视化麻醉穿刺。
“目前,我们的神经阻滞技术几乎可以应用到全身各个部位的手术中。对于不适宜进行神经阻滞的手术,我们还可以进行伤口浸润局麻镇痛。”潘守东表示,相较于传统全身使用的镇痛药,上述镇痛方案的优点在于不仅效果好,还没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患儿来说更舒适。
在潘守东和同事们看来,为患儿提供更安全、舒适的麻醉,不能止于按手术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而要在换位思考基础上实现自我革新。他举例说,绝大多数全麻手术要进行气管插管,以便于麻醉医生更好地进行患者术中的呼吸管理。但术后拔管后的咽痛,却常常被忽视。
“一个同事在亲身经历一次手术后告诉我们,拔管后非常难受,嗓子特别疼。当时,他就提出一定要想办法帮助患儿们解决这个问题。”潘守东说。于是,大家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气管插管技术,终于找到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对于适宜的患儿,首选声门上气道代替气管插管;对于需要气管插管的患儿,采用可视喉镜最大限度减轻对喉部的损伤;在喉罩和气管导管外壁上涂抹兼具润滑、止疼和抗炎作用的水溶性局麻凝胶。从此,术后嗓子疼的患儿越来越少了。
02
患儿哭,也是所有儿科医生经常要面对的老大难问题。“感触最深的是进手术室。”潘守东说,“由于无菌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家长一般是不允许进入手术室的。而7个月以上的孩子就认生了,要是强行被抱进手术室,就会哭得撕心裂肺。看到孩子哭,家长难免也跟着伤心,很多家长甚至泣不成声……”
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麻醉科的医务人员商量着为患儿们做点什么。护士长提出,在手术室外的等候区放几辆患儿能坐进去的玩具小汽车或许能缓解低龄患儿的术前紧张。听着是个好主意,但到底有没有用,大家心里没底。“结果玩具车一配上,效果竟出乎意料的好。患儿们都争着坐。”潘守东笑着说,面对手术室前颜色丰富、功能多样的小型“车队”,一下子实现了“驾驶自由”的患儿们尽显童趣,有挑颜色的,有挑背景音乐的,有挑灯光的。有的孩子哭哭啼啼进来,看到小汽车马上就破涕为笑,也不跟家长打招呼,坐上车头也不回就要出发……
除了手术室,磁共振室门前也常常哭声震天。“以前带孩子做磁共振检查,得提前一天‘熬’着不让孩子睡觉,孩子晚上一打瞌睡,就把孩子叫醒。不用说孩子,我们都熬不住,自己先睡着了。”一位家长感慨道。
潘守东说,以前,在核磁共振检查时有镇静需要的患儿通常需要口服水合氯醛,同时还需要联合睡眠剥夺;水合氯醛对胃黏膜有刺激,易引起恶心、呕吐,起效较慢,苏醒时间不可控,还有20%左右的镇静失败率。“能顺利完成检查还好,如果镇静不成功,患儿和家长都很崩溃。”
为改变这一现状,麻醉科在磁共振室增设专用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配备高年资麻醉医生全程监测,提供专业化高质量镇静服务。“30秒到一分钟就能起效,根据磁共振检查时间选择不同的镇静药物和剂量,检查结束很快就会苏醒,患儿睡一觉就完成检查。”潘守东说,麻醉科还开设麻醉门诊,2019年成立门诊镇静镇痛中心,将舒适化医疗延伸至手术室外的每一个诊疗场景。从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到超声、CT、磁共振、脑电图、听力检查,再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骨折闭合复位、伤口清创缝合,为门诊患儿提供全方位的镇静镇痛服务。
03
在医院,孩子和成人的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让麻醉科医务人员倍感心疼的,是患儿的术前焦虑。很多患儿在住院后、手术后会出现负性行为改变。原来不尿床的患儿,变得尿床了;原来睡整宿觉的患儿,变得反复从睡梦中惊醒;原来不怎么黏家长的患儿,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有的患儿饮食习惯出了问题;有的变得爱乱发脾气……
如何尽量避免陌生环境,让孩子离家时间更短、安全感更足?2019年5月,麻醉科牵头建立日间手术中心,设置10张独立床位,整合日间手术室、麻醉评估门诊,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针对儿童常见、适合开展日间手术的病种,实现预约、手术、康复一站式服务。在这里,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术前,护士会为患儿涂抹局麻药软膏,消除静脉穿刺的疼痛,患儿可以坐着“小汽车”进手术室,或是通过智能伴读设备阅读绘本;术后,患儿在二级恢复室由家长全程陪同,患儿清醒后第一眼就能看到熟悉的身影。
“早上入院手术,下午就能回家,孩子少遭罪,我们也不耽误工作。”家长们对此表示满意。面向家长的术后调查显示,引入日间手术舒适化护理后,患儿术后负性行为改变的发生率从25%降至2%。截至今年7月,该中心已累计安全开展日间手术2万余例。
对于住院手术的患儿,针对术前普遍存在的分离焦虑,麻醉科也探索出一套“术前访视+家长陪同+趣味安抚+药物辅助”的综合方案,不仅降低了患儿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更减少了出现尿床、睡眠障碍等术后负性行为改变的风险,让手术不再成为童年的阴影。
来源 | 健康报
配资指数网官网,牛盘宝配资,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