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笑,研究生辅导员郑红霞,带队导师赵超、刘涛、关蕾蕾、罗春以及带队博士邓淞匀、欧道刚等组成的"乡村水路桥安全检测"硕博科技服务团,跨越151公里,抵达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禾青镇潘桥中学,受到当地各部门领导的迎接。其中水资源组深入冷水江市骏马集中水厂、金竹水厂、苗田村等地,开展水资源检测与环保宣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硕博科技服务团及接待领导合影
现代化水厂:科技筑牢“城市血管”
7月3日,水资源组服务团首站走进冷水江市骏马自来水有限公司水厂,水厂负责人迎接并详细介绍了水厂运行管理和主要工艺流程。冷水江市骏马自来水公司集中水厂创建于1971年,历经半世纪发展,冷水江市骏马自来水公司集中水厂已成为日供水11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的民生保障骨干企业。走进这座现代化水厂,水资源组服务团在负责人引导下,系统考察了城市用水的"净化生命线"——“平流沉淀池中浊流沉降如墨色云卷,虹吸滤池内水流穿梭似精密仪轨,清水池碧波映照安全保障的最后一关。”而次氯酸钠消毒与明矾混凝的协同工艺,是守护万家居民用水安全的科技盾牌。从人工投矾到智能投加,从保障用水到生态赋能,这根流淌了半个世纪的"城市血管"中,此刻奔腾着青春中国的科技脉动。重点比对源水与出厂水关键指标,进行记录并为后续分析与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这是一次专业与现实对接的现场课堂,从原生资江水到达标自来水,我们亲眼见证了科技对民生的重塑!"
展开剩余66%集中水厂自动化投加监控系统
生态水厂:“小鱼哨兵”守护乡村
7月4日,水资源组服务团一行人走进金竹自来水水厂。该水厂虽规模不大,但采用了一体化沉淀、加氯和过滤设备,紧凑高效,处理水源来自资江流域。水厂负责人向调研团队着重介绍了该厂最具创新性的实践——生态养鱼系统。厂方创新性地利用处理达标后的洁净出厂水,在厂区特定区域开展生态鱼类养殖,精心构建了一个“用鱼养水,以水养鱼”的鱼水共生的生态循环。其核心价值在于:水中养殖的鱼类成为了水质变化的“活体传感器”。通过持续观察鱼群的活跃度、摄食状态以及有无异常行为,水厂工作人员可以非常直观且灵敏地捕捉到水质可能出现的细微波动,从而为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提供预警信号。水资源组服务团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再次向水厂收集了关键时间点的源水与出厂水的详细水质检测数据。这些一手资料的获取,对于团队系统评估金竹水厂的实际运行效能、验证其生态循环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并最终确保全面掌握当地水资源利用的安全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组、金竹水厂及疾控中心三方合影
百年古井:探寻乡村原始水源
7月5日,水资源组服务团前往苗田村,面向村民开展以“保护水资源,共建生态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宣传行动。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便在村务公开栏、主要路口及村民活动中心等醒目位置,张贴了图文并茂的环保宣传海报。为了更精准地把握村民在用水习惯和环保认知上的现状与痛点,调研团队采取了“入户走访、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队员们携带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细致地与村民拉家常、听心声。不仅详细询问了村民日常取水方式(如自来水、井水、山泉水等)、用水量、饮水安全顾虑,还重点了解了村民对当地水环境变化的感受、对水污染来源的认知以及对保护措施的知晓程度。随后,带队博士邓淞匀、欧道刚以及组员周溢在当地村民指引下,对两口具有百年历史的古井进行了水质快检。检测结果显示:井水pH值适中、浊度低、无异味,水体清澈见底,井中甚至可见小鱼游动,这一充满生机的景象,是水体健康、溶解氧充足、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的生动证明,直观展示了古井水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状态。这些历经沧桑依然清澈的古井,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生态保护的典范,其可持续维护对于保障应急水源、维系生态平衡、传承乡村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水资源组服务团水质检测
时间虽短,却是一场跨越专业、实践与情怀的深度融合之旅。从走进水厂、走入乡村,到走向群众,湖南科技大学水资源组服务团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努力将“纸上的环保理念”转化为“脚下的生态行动”,用青春答卷绘就美丽乡村的绿色图景。
发布于:湖南省配资指数网官网,牛盘宝配资,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