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
近期,四川多次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年平均气温持续刷新新纪录,高温日数更多了,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20.5天,为历史同期最多。
高温天气不仅人受不了,水稻也会受不了。如果遇到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水稻可能面临产量减少,严重的甚至不结实。为了应对越来越热的天气,水稻专家们也开始想办法。8月8日,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获悉,近年来专家们一直在选育新一代耐热性好的水稻品种,他们将水稻搬进温室逐步升温模拟高温天气,筛选耐热性好的水稻品种。
真金不怕火炼——耐高温品种
为何选育具有耐热性的水稻品种?
天气对农业影响大,必须加强“训练”
今年7月27日到8月5日,成都多地已连续10日高温,有网友翻出了2015年华西都市报的报道,当年7月底,成都连续8天超过33℃,这在当时属于“成都6年来首次”。而近年来,类似的“破纪录”越来越频繁。
“我们很多年前就关注到天气越来越热了,全国的育种专家们也在积极想办法,选育耐热性好的水稻品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钦鹏教授告诉记者,农业就是靠天吃饭,天气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如果高温天气期间田间管理不到位,种植的水稻品种耐热性不够优秀,到了丰收的时候可能面临水稻品质差、产量减少等情况,严重的可能会不结实。
水稻
他说,一般种植户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可以对水稻进行灌水等处理办法,但这只能“治标”,想“治本”还得是水稻品种本身具有较好的耐热特性,“我们希望能创制出在天气较好的年份能高产优质,在持续高温天气下能稳产稳质的突破性新品种”。
住进温室开启“耐热训练”
筛选出耐热性好的水稻苗
近日,在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园里的一个温室里,一株株水稻整齐的排列。“这些水稻正在经历高温考验。”钦鹏指着说,这几年天气一年比一年极端,气温也越来越高,水稻如何在高温情况下保障稳产,甚至还能高产,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非常重要。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好的品种,一般将在大田里生长了2个月左右的水稻移栽到盆里,并标记好其生长发育时期,再将其移到温室里。
温室里的水稻
“这个温室可不简单。”他介绍,这个温室设置的最高温度是42℃,晚上最低为30℃,温室里的温度每2个小时增加2℃,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以此来模拟田间一整天的高温天气。一个品种一般在温室里放2天,如果有表现特别好的品种会再多放一天,之后再移栽回大田,等成熟时再观察结实等表型,如果一个品种最终结实率高,产量高,品质也不错,那么就会对它重点培育,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耐热水稻。
温室里的水稻
为何要将水稻放在温室里筛选耐热品种?他解释,露天大田的天气情况不可控,可能今天是高温天气,明天又降温了,变数太多;而温室里的环境持续稳定可靠。
耐热性只是指标之一
要从全国寻找良种选育“六边形战士”
水稻品种选育离不开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种质资源。
在园区一片田内,其中一块田覆盖着白色网,跟周围显得“格格不入”,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块田是园区最重要的地方之一,种植的是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各种水稻种质资源,为了更精准评价各种质资源的性状,还专门装了防鸟网来防鸟吃稻穗,使其尽量不受到外界干扰。”钦鹏介绍,外行人看到的是几亩水稻,在我们眼里却是水稻育种的弹药库。
覆盖着白色网的水稻田
水稻育种“弹药库”——多样性种质资源
他介绍,田里的这些水稻涵盖了绝大多数的水稻特性,它们有的适应性广,有的抗病虫害强,有的高产,有的耐旱等,只有验证它们这些特性和环境关系,破解里面的“基因密码”,才能更好培育下一代水稻。
他还说,其实耐热性只是一个方面,水稻专家们一直都在努力选育一个高产、广适、抗倒伏等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六边形战士”品种。比如最近被认定为超级稻的川康优6308,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还有优秀的抗倒伏性。这个品种在成都平原地区产量为每亩899公斤,远超平均水平;在光照等自然条件更好的汉源地区,每亩产量可达1053公斤,而且该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广西、河南、海南等七省审定。
配资指数网官网,牛盘宝配资,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